志文出版社創辦人張清吉先生過世了!高齡91,他所出版的「新潮文庫」卻在台灣上個世紀60年代起開啟了青年人的國際視野與思潮,曾任新潮文庫主編的曹永洋就說,張清吉,「這位日治時代的出版界傳奇人物,比我在大學裡看到的博士,對文學、藝術、哲學、電影都擁有更精湛的素養。他通過日文,涉獵不同領域的經典,卻始終謙虛。」
對於四、五年級生來說,從高中時代起幾乎手上、書架上與同學討論中,最常見的就是新潮文庫的書,說起來並不貴,可是每一本都充滿著新知、新潮,對於當時的戒嚴時代與環境來說真的就是年輕心的思考與心靈的出路。可以說志文出版社對台灣文化的貢獻非常大,尤其是新潮文庫的叢書,就像是心靈啟蒙一樣「開創了台灣新潮的一代」。林衡哲也多次公開推崇地說:張清吉先生猶如「台灣的王雲五先生」。
林衡哲可以說是台灣翻譯引進羅素與邏輯思考及訓練的先驅,他譯的《羅素回憶錄》《羅素傳》在1967年6月出版,是新潮文庫編號第1及第2號作品。林衡哲曾力勸張清吉,應出一些具有水準的書,對社會有益、有正面影響的書,就像古人所說的「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可以說林衡哲與張清吉就是新潮文庫的兩大推手。
《羅素回憶錄》及《羅素傳》推出之後,當時還獲得素不相識的殷海光與陳鼓應等人親自前往出版社加以肯定,希望他們繼續出版更多好書。林衡哲得知書獲好評,也是興奮得不得了,高喊著「再出啊!」一口氣著手規劃了十多本書,還介紹許多同學像賴其萬、林克明、葉頌壽、文榮光等一起加入這個譯書的行列。在出版五十多號時,開始著手翻 譯日本哲學書籍。此時主要的推手就曹永洋,另一位就是張清吉本人,他倆均接受過日本教育,張清吉在公學時代受到上蒼老師的啟發,開始讀《少年俱樂部》、《文藝春秋》、日文雜誌《講談社》、戰爭故事的時代劇、日本改編的英美文學等。日後更是酷愛岩波文庫的書,常到日本考察,一到飯店就直奔他們的書店,研究他們的出版方針、風格,以及經營企劃的手法。
文化部長鄭麗君從高中時代就受新潮文庫影響,而後才會從工學院轉到哲學系。(文化部提供)
還有,鄭部長沒有看到長榮書店鄰居就是文星書店,當1968年4月1日文星被勒令停業結束大拍賣時,店裡的人擠得人山人海,這番景象也讓張清吉「見賢思齊」,想要出一些真正的好書。可以說「新潮文庫」等於就是接續《自由中國》、《文星》的棒子,而用新思潮的書來啟發一整代台灣人的知識心靈。在這背後所融合的是來自各省與台灣本地的青年世代,他們有的是接受過日本教育,有的則是接國民政府的教育,……這種自由、民主精神與思潮,不正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可惜的是民進黨在蔡英文執政時期,把這種精神與文化窄化與窒息成為偏狹的「台灣價值」(應正名為「台獨價值」),鄭部長更成了「去中國化」、「去蔣化」及「轉型正義」的急先鋒。
再看,一天到晚標榜「轉型正義」的蔡政府,針對國民黨而毫不鬆口,甚至以「東廠化」自居的促轉會,無疑地就是全面與過往多元融合文化強行切割,並且只允許「台獨優先」的獨占文化與思維,怎麼可能海納百川?促轉會主委黃煌雄終於辭職下台,他在請辭文中提到:「『912』所呈現的心態與觀點,也與我30多年來所堅持的黨外精神不相容。」而會接下主委的初衷則是因為,蔡總統一席「我是民選總統,我代表社會民意,要求你承擔社會責任」的關鍵用語,只是隨著小英離人民愈來愈遠時,這席話更是蒼白,此時不走還待何時。問題是鄭部長有沒有看到「張天欽們」自甘墮落成為東廠鷹犬,離自由中國、文星與黨外當年追求台灣自由民主的精神又有多遙遠呢?這場「自我閹割」之亂和執政黨批判國民黨威權時代的種種惡行又有什麼不同?小英總統呢?……
回到張清吉,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貢獻,當然應受到政府的褒揚。只是鄭部長可曾思考過,同樣地,民歌40多年來,還是讓許多70年代以後的青年世代傳唱不已,民歌的推手中,余光中與楊弦膾炙人口的《鄉愁四韻》《迴旋曲》啟發了多少新世代的民歌手,他/她們對於台灣文化灌注的心血,一樣值得敬禮!他/她們開拓的視野同樣值得我們敬重。他/她們來自不同的省籍不同的校園或地方、職業,多元才是他/她們創作的動力,民歌是他/她們共同的語言,這是多麼值得發揚的共融文化,鄭部長你可以刻意忽略余光中,李敖和他的家人也不在乎總統是否會褒揚,他們在走過的台灣足跡與歲月中,早就銘刻下對次此塊土地的影響,總統或部長真的是尊重多元與融合的台灣文化的話,就請多學習張清吉先生開辦「新潮文庫」的那種「如果我們把這些舊書重新編印,一次印個一千本,就能多讓一千個人看到這些好書了。」只問書好不好,不問國籍、黨派立場或來自何地,只要對台灣這塊土地有益,對啟發下一代有益,就全力以赴出版一本好書,這種精神才是真正的台灣價值啊!(推薦閱讀:胡又天專欄:李敖死了)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相關報導
● 志文出版社創辦人張清吉辭世 鄭麗君:他啟蒙了一整代臺灣人的知識心靈
長崎蛋糕● 劉任昌觀點:都在台大─勇敢做自己的李敖VS在醫學院好痛苦的王尚義
其實長崎蛋糕的最早起源來自於荷蘭古國CASTELLA,其貴族皇室做為招待使節或國宴饗客,用來表達最隆重的敬意。而大約在十六世紀時,才傳入日本。當時的德川幕府是採取鎖國政策,所以只有局部開放少數地點,長崎就是其中一個開放的地點,用來做為外國船隊拜訪日本的港口。而來遠從歐洲千里迢迢來日本的荷蘭商人,希望可以進入日本做生意,所以面見天皇時,特意將荷蘭皇室招待貴賓的精緻蛋糕做為貢品,其蛋糕特殊的香甜,氣息與滑細口感,立即贏得天皇的讚賞。
長崎蛋糕好吃的長崎蛋糕在這裡
台中長崎蛋糕 | 和慶屋長崎蛋糕專賣店,巷弄中樸實小店,長崎蛋糕、雙目糖蛋糕,葷素皆宜彌月蛋糕、伴手禮(食尚玩家報導過)
另有一說,十七世紀時,葡萄牙的傳教士和商人從歐洲遠度重洋來到長崎,他們帶來很多東西,例如麵包、煙草、玻璃等等。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這都是新奇的玩意兒,而為了建立彼此的友誼,這些葡萄牙外地人想了一些辦法來討好日本當地人,傳教士對平民分送甜點、對貴族分送葡萄酒,希望藉此可以在日本傳播基督教。葡萄牙商人更是大量製造糕點在街上分送民眾。在當時,一種用雞蛋、麵粉、砂糖極其簡單製作的糕點大受日本人歡迎,日本人問:「這是啥東西?」葡萄牙人則回答:「這是一種從Castella王國傳來的甜點阿」結果,日本人就誤將「Castella」當作甜點的名字流傳下來,這就是Castella的由來,也就是長崎蛋糕的由來。
另外,其實我們現在所吃的蜂蜜蛋糕,只是長崎蛋糕的其中一個種類,而且,當初由日本傳到台灣來時並沒有加蜂蜜,當時只有添加糖及麥芽,只因為愛好者一句甜得好像蜂蜜一樣,突發奇想的店家才加入蜂蜜,並重新調配材料比例,才有蜂蜜蛋糕的誕生。
67歲林伯伯自半年前中風後即右半側肢體無力,更因高張力造成右足內翻影響行走速度及步態、手腕彎曲及手指緊握影響日常生活,透過口服藥、副木及復健運動雖有改善,但仍有其侷限性,嚴重時甚至影響到復健成效、造成疼痛及衛生清潔上的不便。
長崎蛋糕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陳臆文醫師表示,高張力在中風後病人中並不少見,若沒有積極復健,會使關節僵硬變形,造成不 可逆的失能。高張力治療選擇很多,包含復健運動配合副木及姿勢擺位、口服肌肉鬆弛劑、肉毒桿菌注射等,各種治療方式可相互搭配使用。
陳臆文指出,目前大多以復健搭配口服藥為主,然而當口服藥劑量過重也容易出現嗜睡、便祕等全身性副作用,對於腎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的病人更需小心劑量。選擇治療方式前,需由醫師仔細評估、考慮張力形態、嚴重程度及範圍、副作用等。
「像林伯伯這樣傳統治療後效果有限時,可進一步注射肉毒桿菌,目前研究證實肉毒桿菌可有效減少局部肌肉張力,其效果約可維持3至6個月,可重複施打。」陳臆文說。加上超音波導引輔助注射,可將適當劑量精準注射在目標肌群,縮短注射時間,減少病人的不舒適感。
此外,陳臆文提醒,接受肉毒桿菌注射後,仍須積極配合復健運動來改善手功能及足步態,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畢翠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