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院建議,有藥物過敏史、需要接受手術、麻醉、特殊藥物治療的病人,可將自己可能過敏的藥物拿給醫院檢驗,確認自己的過敏原。
「很多人小時候沒有過敏的問題,長大才有。」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談到國人常遇到過敏問題指出,人的體質會變,以前吃海鮮、堅果可能還不會過敏的,很多人到中年以後開始出現皮膚癢、起疹子等症狀,他解釋說,也許是免疫系統太好,很容易反應。
然而,一般過敏如起玫瑰斑疹、皮膚癢、喉嚨覺得不舒服還不成大問題,最怕的是過敏引起休克,「你開始感覺到呼吸困難、血壓低…」鐘文宏說,這時候需要的可能是掛急診了,萬一休克相當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麻醉科主任柳復兆表示,「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病速度極快,如果沒有 經適當及立即的醫療照顧,會有致命危險。為了解台灣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實際狀況與嚴重度,林口長庚利用健保資料庫大數據分析發現,台灣每年約有300名過敏性休克案例,不同於歐美國家有較多食物性過敏休克,台灣高達8成是藥物過敏性休克。
目前台灣健保資料庫裡登錄藥物過敏的最大主因藥物,即歸屬於不明藥物類,其次則是抗生素及消炎止痛類藥物。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麻醉科主任柳復兆示範以特定腎上腺素注射筆治療過敏。(攝影/ 鄭國強)
「有些人是吃消炎藥、止痛劑,小時候吃可能沒有問題,但後來自己體質變了卻不知道,吃下去才覺得怪怪的。」鐘文宏指出,在看診或手術時,醫生以注射方式,會過敏的人反應比服用感冒藥更快,因為注射直接進入血液,這時候情況變得危險了。「會發生這種事情是因為,你在診所有時候聽到病人求醫生,打一針好的比較快,結果就暴露在風險之下。」
數位式助聽器、助聽器推薦、助聽器價格可調整音量,音質細膩能減緩適應期不適,以聲音傳導來分類,目前主要是「類比式」跟「數位式」助聽器較多,又以音質較為細膩的數位型助聽器、助聽器推薦、助聽器價格,更容易讓長輩接受,數位型助聽器可透過聽力師控制電腦來解決擴音器音量大小的問題,也有多種處理器可消除雜音,甚至還可以設定藍芽功能來接聽電話,外型設計符合長輩美感,降低心理負擔更願意配戴,助聽器的設計可分為深耳道型、耳道型、耳內型跟耳掛型,其中耳掛型的體積最大,使用時會直接被看見,戴久了耳朵也會不舒服,所以不是多數患者的所首選推薦的,大部分的患者會選擇耳道型或是耳內型,這兩者的好處是體積小,配戴時不會太明顯,但因為是放在耳道或是耳內,體積小、電池也小,如果遇到沒電的時候,長輩自行更換不易,而且也不適合濕耳患者,所以在選購時,還是要考量長輩的想法跟適用性,才能鼓勵他們持續使用。
柳復兆則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研究也顯示,台灣因過敏性休克住院的發生率,大約是每年每百萬人口會有12.71到13.23人發生,也就是每年約有300個過敏性休克案例發生。
體質對藥物過敏,可能不自知
他指出,這與歐美國家每年每百萬人口會有30到200人發生相比,台灣發生過敏性休克的機率相對偏低,這有可能是因為人種、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差異所致。同時歐美國家較常發生因食用花生堅果或莓果類等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在台灣反而比較少發生,台灣最常見的還是以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
其實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較高,對醫師而言反而是一大隱憂,本身是麻醉科主任的柳復兆說,在臨床上醫師常常會遇到病人吃藥打針過敏的情形,但國人用藥習慣常同時混合使用多種藥物,其中也包含一些複方藥或來源不明的藥物,因此大多數的藥物過敏往往很難找到過敏原。
「有些病人則因為手術的需要,使用麻醉藥物,結果一打下去馬上血壓降低,原來他對該藥物產生過敏反應。」柳復兆說。
實務上,個人對哪種藥物會產生過敏反應,必須自行付費檢測,然而許多病友並不清楚。柳復兆建議,有藥物過敏史、需要接受手術、麻醉、特殊藥物治療的病人,可將自己可能過敏的藥物拿給醫院檢驗,確認自己的過敏原,讓自己遠離過敏性休克的風險。